2008年7月7日星期一

記者入政府

政治新貴,四人是當代傳媒人: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經濟日報)、財政司司長政治助理葉根銓(明報、經濟日報、星島日報)、勞工及福利局政治助理莫宜端(港台、無線電視)、環境局政治助理蔡少綿(南華早報),和中高層熟稔,連同特首辦新聞統籌專員何安達和中央政策組的劉細良,政府招攬了六個有豐富傳媒經驗的人,另還不時與其他傳媒人打交道,例如飯局,或邀請他們去官邸討論時局,按理將來能把傳媒指點得更得心應手吧。

然而,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一事,為何仍弄出軒然大波?先別談國籍、薪酬、選人等問題,光是公佈的安排,肯定招來傳媒不滿,只發新聞稿?不是吧。任何一個略知傳媒運作的人都可預計一定有麻煩,只會刺激傳媒發掘材料追打政府。何安達和劉細良這兩位猛將,難道沒有事先警告,抑或主事者充耳不聞?若是後者,假設何和劉仍是當初對入政府有憧憬的人,他們有否覺得很沒趣?若是前者,曾班子有否覺得請錯人?心戰室做什麼?劉細良是大力教育香港人什麼是spin doctor的人呢,與他相熟的葉根銓和蔡子強,亦都熱衷將之發揚光大。

我仍相信,記者有一定的理想,最少入行時如此,後來,是後話。一份自詡正氣的報章在任命公佈前在八卦專欄說,政府從傳媒「揀蜶」時,料不到很多傳媒人有興趣,有意轉行,不過不是所有記者都為金錢所動,因為記者有神聖的天職(第四權)。任命公佈後,正氣報章選擇以多傳媒入入政府的做標題,引述學者謂,政府加強收編或統戰傳媒。天呀,記者都要生活,我不相信在正氣報章工作的人不需要吃飯養家交租供樓,若做記者等如為追求理想而眨低薪酬至極不合理水平,這根本是不健康的情況,是高層壓榨前線的藉口。至於統戰傳媒,遠在九七年前已開始,許家屯不是做這項工作嗎?多少報章已經不批評政府或國策,最少語氣和緩很多。問問正氣報章的長期讀者,正氣報章有沒有改變?商界向北京學習,一方面常與傳媒高層吃飯拉關係,另一方面揮動賣廣告的胡蘿蔔。假如正氣報章真正獨立,不受權貴左右,為何其集團大老闆每次的講話都登於顯眼位置?曾看內文,不覺很有新聞價值。

一個希望善用傳媒影響力的記者轉行,我認為最大的掙扎是能否放棄相對獨立的地位、周旋於各方的自由。報章一定有立場,我不會天真得以為今天的傳媒是完全獨立、不畏權貴和財團,只是記者相對仍較獨立,我們發掘社會的故事,以公眾利益為念,顧及弱勢社群。身為一份報章的總編輯、採訪主任或主筆,不同政府部門或大財團都會賣帳,但一入政府,等如歸邊,是三十多個高官之一,而且立場已經設定。屁股決定腦袋。當然,一旦失去對傳媒工作的熱誠,什麼都不重要。

從前記者轉行,熱門的行業是公關,記者通常亦佔優。不過,公關只說好話,替客戶隱惡揚善,職能與記者迥異,不是很多記者適應這種角色對調。現在,更加好,資深記者的出路多了一條,是入政府,由監察者變為被監察者,做薪優權重的高官,記者的前景不再黯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