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弊傢伙,回來不到四小時,已經想走。
六月二十二日,下午約五時五十分抵達香港,八時多回到家,稍為執拾,下樓買一點吃的,身在人、物、聲音都多的商場,全身的毛孔快透不過氣,不消一刻,旅途上的苦和孤單,渾然丟掉得七七八八,手腳肩也不那麼痠痛了,已想再飛。
旅行,是什麼?
旅行,是按自己的性格和興趣擷取和形塑的視象和經歴。
求玩樂的,會去吃喝一輪;求休閒的,可以在海灘躺上整天;求「到此一遊」的,趕忙去拍照;求體會的,去做義工.....。
不想跟大隊走,於是做backpacker,帶著Lonely Planet上路,但到了目的地,發現人人手中都有LP,按書找旅館、名勝,大家其實跟著LP旅行團。
志趣決定了路線,也決定了認識一個地方的視角,而視角以內的風景,又會左右一個人對那個地方的認知,他的體會和以往的經驗,互相刺激,產生新的化學作用,經過反芻,沉澱為是次的旅行。
一個地方有很多面,和人一樣,選擇了從哪條路線切入,就只看到這條路上的景觀,也同時鞏固原來對這地方的認知,對一個地方的印象,就此形成,個人對有關方面的知識和思考,亦都豐富了,但,有局限。
旅行,學會必須謙卑,不能以個人經驗來論斷一個地方。政府宣傳的香港,是金融、先進、購物的熣燦面,即是中環銅鑼灣尖沙咀,但我們知道,在中銅尖以外,有更近人性,更接近生活的血肉。
增進對當地文化、歴史、社會的知識固然好,在陽光不炙人的一天,在公園、河畔閒坐,或在cafe喝咖啡,寫東西,也能細細咀嚼一個地方的味道。當然,若沒心情,什麼都是淡而無味。
在Berlin,最愜意的是一個下午與朋友和她兩歲的兒子散步。Berlin的行人路是全德國最闊的,因為東德時期,政府沒有錢發展,沒有盡用街道建樓房,行人路因此得以寬闊,今天成了露天咖啡座現成的空間,父母安心讓子女在路上跑和走,推著嬰兒車時也毋須擔心阻礙他人。那天,我沒做什麼,只是與朋友在Berlin一個多年輕中產住的文化創作味濃的社區逛。朋友眼睛追著兒子之餘,跟我說哪間店特別;Synagogue數年前受襲擊後,現在二十四小時有警察駐守;那個是年輕父母下午必帶孩子來的公園....我的感覺很豐盛。
不熱衷、不堅持踏遍遊點,隨意而行。
像我這樣容易焦慮、不擅計劃的人,其實不宜一個人旅行。我遇過多次險境,每次都狼狽地跌跌撞撞過關,旁人不知道,自己其實暗地大力舒一口氣,汗水濕透的衣服,無人看見。
可是,處於不安定、不知前面如何的忐忑,正是誘我陷墜的惑。缺乏安全感的我,偏偏愛這樣玩命。
最近有首英文歌,其中兩句歌詞的大意是我不知前路如何,但飛出去再算。
歌者的聲音很豁達,我不是,但我仍要飛出去。
渴。咀唇乾透,不住舔唇來壓下慾望。
痛快,痛.快。這個辭彙很有意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