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整天在宿舍,早已決定今天若天氣好,一定要出外走走,最想去大草地散步。果然繼續放晴,於是去Saltaire。
Saltaire是世界文化遺產(World Heritage Site),建築物保存很好,紡織廠已改為畫廊、書室、餐館的文化聚居地,距Bradford只有十多分鐘的火車程,可以悠閒地消磨半天。隔鄰是個大公園,陽光普照,風又不大,最好是散步。數個印巴裔的女兒由爸爸帶著,在草地踢足球,令我想起「我愛碧咸」,莞爾。
一面走,一面暗嘆:看,這兒沒有「不准踐踏草地」的牌子,香港卻是周遭都是,草地用來觀賞,不是感受。為什麼會有這種思維?是因為怕太多人踏草地,會令綠草死掉?然後帶來一連串的「麻煩」:遭代表你我(真的代表我們嗎?)的議員質問為什麼管理不善?為免麻煩,還是不准踐踏好了。於是,還有公園內不准踏單車、不准放風箏、不准追逐、不准.......公園究竟建來做什麼?
去年十月,去鑽石山的南蓮園池,因是傍晚,要用慢快門,朋友遂用腳架架著數碼相機拍照,一副腳架是座枱型,最多長一呎,另一副不超過三呎,管理員即阻止用腳架,解釋因曾有老人家和小朋友遭腳架絆倒受傷,於是不准用腳架。天呀,這與削足就履有何分別?況且那時我們周遭無人,腳架會絆倒誰呢?
我看見,園內很多通道不准內進,遂問為什麼,管理員說,因為通道通向魚池,怕有人失足或丟垃圾,於是有此安排--魚池不是想人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