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e Sunset"原班人馬要拍第三集,即時泛起乍相逢的喜悅。始自"Before Sunrise",這套電影不是電影,而是我們的成長,跌跌撞撞、莽莽撞撞,不時跌個踉蹌,但轉頭看又是微笑。突然想,人生給安排妥當的孩子,生活真悶蛋,我這些屋邨孩子,家人沒怎管,雖然沒走上精英之路,但糊裡糊塗,又總算見過不少。我是感恩的。
"Before Sunset"面世前,大家都抹汗,因為珠玉在前,幸好能吁口氣,畢竟大家都是偏心的。來到第三部,Before什麼呢!第二部,回首扼腕,幸不落俗套。第三部難道講中年危機?不要太沉重,希望有之前的靈巧。
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
2011年12月28日星期三
重遇「五個怪癖」
我已忘了舊部落的名字,近數月不知為何給日本人看上了,陸續有人在此文留言,我不懂日文,但明白好些是廣告。又領教了日本人的網上通訊力量。收穫是叫我和失散了的舊部落重逢。
星期五, 八月 26, 2005
朋友跟我玩blog tag遊戲,說要列舉五個怪癖。我的怪癖豈止五個?也好,是個內省過程。
1.最怕看見紙巾浸--不是浮--在液體裏,所以酒樓常出現的場面,叫我起疙瘩:侍應慣於把台面的剩物統統放進茶杯裏。
2.入屋第一時間脫下鞋子和開窗。選擇居所的首要條件是有大窗,打開後空氣流通。討厭地產商建密室,窗全是管看不管用,能打開的只有一個小小的部份,但很多人為了密室貢獻辛苦攢回來的大洋。
3.執拾行李,生怕遺漏了什麼,把行李內的傢伙全倒出來,檢查,沒問題,再來一次,或兩次。
4.買機票、門票,總之是一段時間後才用的,把姓名、日期、時間核對又核對。
5.碰不上真正喜歡的,寧願不買,不肯將就。在德國玩讀書時,需要一個袋,但沒有合心水的,乾脆把爛掉的牛仔褲剪裁為一個袋。雖然只用簡單的針線,我的手工又很差,但用起來蠻爽。未幾一個名牌就有類似的手仔袋,當然手工精緻得多,但意念和我的作品一樣!
今天再看怪癖,可增加一個:即使人家心意是好,但愈問我,我愈抗拒,會偏拗氣不肯做。可以提醒,但不要催逼。
星期五, 八月 26, 2005
朋友跟我玩blog tag遊戲,說要列舉五個怪癖。我的怪癖豈止五個?也好,是個內省過程。
1.最怕看見紙巾浸--不是浮--在液體裏,所以酒樓常出現的場面,叫我起疙瘩:侍應慣於把台面的剩物統統放進茶杯裏。
2.入屋第一時間脫下鞋子和開窗。選擇居所的首要條件是有大窗,打開後空氣流通。討厭地產商建密室,窗全是管看不管用,能打開的只有一個小小的部份,但很多人為了密室貢獻辛苦攢回來的大洋。
3.執拾行李,生怕遺漏了什麼,把行李內的傢伙全倒出來,檢查,沒問題,再來一次,或兩次。
4.買機票、門票,總之是一段時間後才用的,把姓名、日期、時間核對又核對。
5.碰不上真正喜歡的,寧願不買,不肯將就。在德國玩讀書時,需要一個袋,但沒有合心水的,乾脆把爛掉的牛仔褲剪裁為一個袋。雖然只用簡單的針線,我的手工又很差,但用起來蠻爽。未幾一個名牌就有類似的手仔袋,當然手工精緻得多,但意念和我的作品一樣!
今天再看怪癖,可增加一個:即使人家心意是好,但愈問我,我愈抗拒,會偏拗氣不肯做。可以提醒,但不要催逼。
懶洋洋的聖誕
對出是淺藍色的海洋,除了到埗那晚旅店員工為住客唱聖誕歌,差點忘了因為聖誕假而來。
這兒是Lombok,被形容為Bali「沉靜的鄰居」。Lombok的旅遊業在近兩三年才用力發展,新機場十月初啟用,下榻的旅店更是這區的第一間,去年才開張。這是度假旅館,故規模不大,只有三十三間小屋,目前的住客只有二十個左右。喜歡這樣小,才是度假氣氛。不過旅店開始增建房間,因為看見勢頭良好?印尼政府據報塑造Lombok為另一個媲美Bali的度假勝地。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八時四十五分到達﹣﹣乘四小時飛機去新加坡,然後轉二小時四十五分飛機來,再坐一個多小時的車,由八時離家起計,十二小時後才到埗,很累,尤其睡了僅三小時多。所以機上睡覺,入房後連臉沒洗衣服也換一合上眼睛就睡了,翌日整天在旅館休息。這數天大部份時間都在旅館,閑閑散散,看書讀報,吹風(旅館就在沙灘上哩),睡覺,望遠洋天際,聽海浪聲,好像沒做什麼,但能夠選擇「沒做什麼」,已是可喜的。我們在香港慣於每天充塞,沒做什麼會渾身不自在,雖然有時我會用此作為躲懶的藉口。
昨天去市場,市場逢周三才開。已在東南亞踏過很多市場,故這兒的匱乏沒教我驚訝,反倒過來想,無論世界怎樣,人總找到生存的方法。跟著去鄰近的村子。自從零八年美國公司發現這裏有金,村民都開始淘金,家家戶戶裝了分隔沙泥和金的機器,務農的人減少。今天世界已知道食物缺乏(其實好一部份原因是分配不均),多有毒及污染食物,城市人興起歸園田居,返璞歸真,自行種植,但窮國和農村人民在赤貧間掙扎,只能顧目前,倘若淘得了金,比得上耕作多了天、多少年?本地人每日賺一至二美元,一個月即是三十至六十美元。旅店一間的房價超過一百美元,想想有點兒罪疚感。不過旅客也替本地製造條件較佳的就業機會﹣﹣這算不算替自己開脫?
把舊鞋子送給村民,她們的欣喜叫我有些羞愧﹣﹣我不過把不再用的東西給她們,她們卻視為上佳的禮物。回看香港、大陸人對名牌的追求,覺得城市人和新富真是受商家作弄透。多來這些地方,對物慾有很深的反省。
旅店位處的海灘,其實是島邊長長的海岸的一部分,我們造訪的村子,一樣能享受這美景,我們要付出不菲費用,他們卻是日日與之為伍。
孩子是平等和最無辜的,但生在不同國度,生活完全不同。這兒的孩子,身上滿是蚊蟲的叮叮,住在垃圾和膠袋附近,醫療和教育不好,不由得想起中國人的「投胎」論。然而Damjan說,覺得他們較香港的孩子快樂,他們的笑容燦爛,由衷無憂,不像香港的孩子承受種龐大的壓力。都是大人的問題。
這兒是Lombok,被形容為Bali「沉靜的鄰居」。Lombok的旅遊業在近兩三年才用力發展,新機場十月初啟用,下榻的旅店更是這區的第一間,去年才開張。這是度假旅館,故規模不大,只有三十三間小屋,目前的住客只有二十個左右。喜歡這樣小,才是度假氣氛。不過旅店開始增建房間,因為看見勢頭良好?印尼政府據報塑造Lombok為另一個媲美Bali的度假勝地。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八時四十五分到達﹣﹣乘四小時飛機去新加坡,然後轉二小時四十五分飛機來,再坐一個多小時的車,由八時離家起計,十二小時後才到埗,很累,尤其睡了僅三小時多。所以機上睡覺,入房後連臉沒洗衣服也換一合上眼睛就睡了,翌日整天在旅館休息。這數天大部份時間都在旅館,閑閑散散,看書讀報,吹風(旅館就在沙灘上哩),睡覺,望遠洋天際,聽海浪聲,好像沒做什麼,但能夠選擇「沒做什麼」,已是可喜的。我們在香港慣於每天充塞,沒做什麼會渾身不自在,雖然有時我會用此作為躲懶的藉口。
昨天去市場,市場逢周三才開。已在東南亞踏過很多市場,故這兒的匱乏沒教我驚訝,反倒過來想,無論世界怎樣,人總找到生存的方法。跟著去鄰近的村子。自從零八年美國公司發現這裏有金,村民都開始淘金,家家戶戶裝了分隔沙泥和金的機器,務農的人減少。今天世界已知道食物缺乏(其實好一部份原因是分配不均),多有毒及污染食物,城市人興起歸園田居,返璞歸真,自行種植,但窮國和農村人民在赤貧間掙扎,只能顧目前,倘若淘得了金,比得上耕作多了天、多少年?本地人每日賺一至二美元,一個月即是三十至六十美元。旅店一間的房價超過一百美元,想想有點兒罪疚感。不過旅客也替本地製造條件較佳的就業機會﹣﹣這算不算替自己開脫?
把舊鞋子送給村民,她們的欣喜叫我有些羞愧﹣﹣我不過把不再用的東西給她們,她們卻視為上佳的禮物。回看香港、大陸人對名牌的追求,覺得城市人和新富真是受商家作弄透。多來這些地方,對物慾有很深的反省。
旅店位處的海灘,其實是島邊長長的海岸的一部分,我們造訪的村子,一樣能享受這美景,我們要付出不菲費用,他們卻是日日與之為伍。
孩子是平等和最無辜的,但生在不同國度,生活完全不同。這兒的孩子,身上滿是蚊蟲的叮叮,住在垃圾和膠袋附近,醫療和教育不好,不由得想起中國人的「投胎」論。然而Damjan說,覺得他們較香港的孩子快樂,他們的笑容燦爛,由衷無憂,不像香港的孩子承受種龐大的壓力。都是大人的問題。
2011年7月3日星期日
2011年4月26日星期二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這首詩因《非誠勿擾2》而著名了,查其名是《見與不見》,起初人說作者是倉央嘉措,後來有人更正說是扎西拉姆·多多,詩的原名是《班扎古鲁白瑪的沉默》,與愛情沒關係。有人還找來與《見與不見》相關的文字放上網。網上的東西彼此抄襲,要考證要費一些工夫。但管它哩,《見與不見》一定叫人想起愛情。相見爭不如不見,但不見,對方又默默癡癡等待的模樣,不知見還是不見,唯有發怔。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說到心坎裏。怕失去,不如沒有,不如想著自己不會有,有天失去,不過打回原形。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這首詩因《非誠勿擾2》而著名了,查其名是《見與不見》,起初人說作者是倉央嘉措,後來有人更正說是扎西拉姆·多多,詩的原名是《班扎古鲁白瑪的沉默》,與愛情沒關係。有人還找來與《見與不見》相關的文字放上網。網上的東西彼此抄襲,要考證要費一些工夫。但管它哩,《見與不見》一定叫人想起愛情。相見爭不如不見,但不見,對方又默默癡癡等待的模樣,不知見還是不見,唯有發怔。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說到心坎裏。怕失去,不如沒有,不如想著自己不會有,有天失去,不過打回原形。
2011年4月25日星期一
忽然之間
很久以前從收音機聽到一首歌,雖然只聽明白一句“我明白,太放不開你的愛”,但那已叫我剎那無語了。這首歌是電台主持人很喜歡的吧,久不久就聽見,尤其在晚上,但很少人介紹歌名,是現在的潮流。
終於知道是莫文蔚唱的,在YouTube看到mv,又找到完整的歌詞,太好了,沒有令我失望,填詞人之一是周耀輝。喜歡那沒言明的情愛,餘韻裊裊,說不出的惆悵。
曾經有個很愛很愛我的人,但我終究與他分開了。忽然之間,我想起他。
“太放不開你的愛 太熟悉你的關懷
分不開想你算是安慰還是悲哀”
只有經歴過,才能寫出那份分而不捨。
忽然之間 天昏地暗 世界可以忽然什麼都沒有
我想起了你 再想到自己
我為什麼總在非常脆弱的時候 懷念你
我明白 太放不開你的愛 太熟悉你的關懷
分不開想你算是安慰還是悲哀
而現在 就算時針都停擺 就算生命像塵埃 分不開
我們也許反而更相信愛
如果這天地 最終會消失 不想一路走來珍惜的回憶 沒有你
我明白 太放不開你的愛 太熟悉你的關懷
分不開想你算是安慰還是悲哀
而現在 就算時針都停擺 就算生命像塵埃 分不開
我們也許反而更相信愛
終於知道是莫文蔚唱的,在YouTube看到mv,又找到完整的歌詞,太好了,沒有令我失望,填詞人之一是周耀輝。喜歡那沒言明的情愛,餘韻裊裊,說不出的惆悵。
曾經有個很愛很愛我的人,但我終究與他分開了。忽然之間,我想起他。
“太放不開你的愛 太熟悉你的關懷
分不開想你算是安慰還是悲哀”
只有經歴過,才能寫出那份分而不捨。
忽然之間 天昏地暗 世界可以忽然什麼都沒有
我想起了你 再想到自己
我為什麼總在非常脆弱的時候 懷念你
我明白 太放不開你的愛 太熟悉你的關懷
分不開想你算是安慰還是悲哀
而現在 就算時針都停擺 就算生命像塵埃 分不開
我們也許反而更相信愛
如果這天地 最終會消失 不想一路走來珍惜的回憶 沒有你
我明白 太放不開你的愛 太熟悉你的關懷
分不開想你算是安慰還是悲哀
而現在 就算時針都停擺 就算生命像塵埃 分不開
我們也許反而更相信愛
整整一天坐在桌前看書
很久很久沒這樣做,甚至忘了對上一次是何時。通常是在坐地鐵、等車、等人時看,斷斷續續。專注一段時間看書,是久違的美好。
是很單純的一天。足不出戶。早上起床即開電腦,已成了改不掉的習慣;喝過數杯茶,讀過新聞後,略略整理過來,沒什麼好做﹣﹣好一個沒什麼好做,倒讓我想好好讀完一本書。窗外的空氣像給微細的沙子塗花了。既沒有誘惑出外,讀書最好。
我像從前準備考試的樣子﹣﹣現時我要認真讀一些東西時都是這樣子,把陳冠中的《盛世》放在桌上,抬眼正是窗,看著天色轉暗。一月去沙巴旅行,把《盛世》帶了去,離開那天中午,帶了書本去咖啡店,跟著買東西,直至乘車去機場時才發現丟了書本。把《盛世》留在沙巴,是篇文章的好名字吧。
大半天內讀畢了書,暢快。一氣呵成的飽滿和痛快,是只看互聯網文字的人沒法感受的。看不是時事的文字,精神像肥沃了。值得讀的書不太多,開始尋古。要多讀。疏懶了一段日子,要勤讀。
然而我寫的文字也是短暫,苦思熬出來的文字,不會延長攫取的注意,那是向自己交代。
是很單純的一天。足不出戶。早上起床即開電腦,已成了改不掉的習慣;喝過數杯茶,讀過新聞後,略略整理過來,沒什麼好做﹣﹣好一個沒什麼好做,倒讓我想好好讀完一本書。窗外的空氣像給微細的沙子塗花了。既沒有誘惑出外,讀書最好。
我像從前準備考試的樣子﹣﹣現時我要認真讀一些東西時都是這樣子,把陳冠中的《盛世》放在桌上,抬眼正是窗,看著天色轉暗。一月去沙巴旅行,把《盛世》帶了去,離開那天中午,帶了書本去咖啡店,跟著買東西,直至乘車去機場時才發現丟了書本。把《盛世》留在沙巴,是篇文章的好名字吧。
大半天內讀畢了書,暢快。一氣呵成的飽滿和痛快,是只看互聯網文字的人沒法感受的。看不是時事的文字,精神像肥沃了。值得讀的書不太多,開始尋古。要多讀。疏懶了一段日子,要勤讀。
然而我寫的文字也是短暫,苦思熬出來的文字,不會延長攫取的注意,那是向自己交代。
2011年2月5日星期六
豈是增加供應就能解地產之毒
有無樓、買不買樓,是由小至大香港人都會問會想的問題。大學畢業時,同學已在討論應否買樓,那時樓價與我們的薪金相比也是很高,我們的掙扎和今天的大學生差不多,“總要先上車。”一個女同學的答案,我記憶猶新,料不到這個信念橫行至今,近乎是香港人的宗教,除了SARS時期。
即使有能力買樓,是否“買得落手”是另一回事。看過新樓的示範單位,房間的長度只可放下一張床、一個只能掛十件衣服的衣櫃和一張床頭几。想了好一會,總覺得欠了什麼,終於恍然,原來房內沒有枱,更沒有書櫃!在發展商心中,書的價值可見一斑。
問地產經紀,他略尷尬地說可在房外看書或做功課,否則可砸爛牆,擴大空間,重組房間的規劃。天呀,用數百萬元或過千萬元買樓後,仍然花這些工夫,這樣子賺錢真太容易吧。至於首富旗下的新樓住了二、三年就會有東西剝落的故事,更是眾所周知!
近十年樓宇的醜聞,罄竹難書,但大家一邊指責地產商,一邊奉上血汗錢買樓,為什麼?全因大家認為樓會升值,不然怎會花錢買次貨,甘願一早背著供樓的重擔,失去自由?買樓既然可滿足居住需要,又能致富,大家對這猶如飲鴆止渴的遊戲甘之如飴,像玩個接火盆的遊戲,租樓則等如替人供樓,令地產的惡勢力不住增大。注意,我談的地產惡勢力不止地產商,還有地產公司僱員(一定要加入唱好遊戲,不然誰出糧?)、地產經紀等有關得益者。
現在社會充斥一種論調:只要增加供應,就能令樓價下調,減少民怨。然而,若政府不制止地產商不義的賺錢的方法,他們取得珍貴的地皮後只用下等材料建蚊型空間樓,香港只會繼續由地產荼毒。當然,今天地產變成霸權,政府不可推卸責任,惟現在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糾正﹣﹣太多行業由地產商主宰,包括傳媒。
即使有能力買樓,是否“買得落手”是另一回事。看過新樓的示範單位,房間的長度只可放下一張床、一個只能掛十件衣服的衣櫃和一張床頭几。想了好一會,總覺得欠了什麼,終於恍然,原來房內沒有枱,更沒有書櫃!在發展商心中,書的價值可見一斑。
問地產經紀,他略尷尬地說可在房外看書或做功課,否則可砸爛牆,擴大空間,重組房間的規劃。天呀,用數百萬元或過千萬元買樓後,仍然花這些工夫,這樣子賺錢真太容易吧。至於首富旗下的新樓住了二、三年就會有東西剝落的故事,更是眾所周知!
近十年樓宇的醜聞,罄竹難書,但大家一邊指責地產商,一邊奉上血汗錢買樓,為什麼?全因大家認為樓會升值,不然怎會花錢買次貨,甘願一早背著供樓的重擔,失去自由?買樓既然可滿足居住需要,又能致富,大家對這猶如飲鴆止渴的遊戲甘之如飴,像玩個接火盆的遊戲,租樓則等如替人供樓,令地產的惡勢力不住增大。注意,我談的地產惡勢力不止地產商,還有地產公司僱員(一定要加入唱好遊戲,不然誰出糧?)、地產經紀等有關得益者。
現在社會充斥一種論調:只要增加供應,就能令樓價下調,減少民怨。然而,若政府不制止地產商不義的賺錢的方法,他們取得珍貴的地皮後只用下等材料建蚊型空間樓,香港只會繼續由地產荼毒。當然,今天地產變成霸權,政府不可推卸責任,惟現在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糾正﹣﹣太多行業由地產商主宰,包括傳媒。
2011年2月4日星期五
2011年2月3日星期四
埃及
近日心繫埃及的新聞,在家開著Al Jazeera,半島電視台此時再發光。BBC做得也不錯,大記者都出動,去埃及了,只是相信凡於阿拉伯世界和中東的新聞,Al Jazeera一定有獨家的影片和消息,唯有兩個台都看,那些坦克車、軍人、街上群眾,令人想起六四,難怪大陸禁播埃及新聞,只准傳媒用新華社稿件。埃及關閉Al Jazeera在開羅的辦事處,可想而知其影響有多大。
糊里糊塗闖進中東的世界﹣﹣說準確點是GCC國家﹣﹣從此懂得阿拉伯人一點點,二零零八年去英國的Bradford讀短期課程,那地以多巴基斯坦人聞名全國,很多白人已遷往他處。那年的學生多中東和伊斯蘭教學生,可能是課程適合發展中國家吧: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尼亞、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印尼、馬來西亞.....令我對中東的親切感加大。近期由突尼西亞掀起的改革運動,漸蔓延至其他國家,不由得牽掛我的舊同學可好?何況曾造訪Abu Dhabi、Dubai數次,訪問過他們的高層,當Jordan、Saudi Arabia也有示威,表面相對穩定(尤指經濟方面)的國家一定留神。
在外的埃及人,該很擔心國家的情況吧。想起在港認識的埃及人,絕大多數在GCC駐港領事館工作。起初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領事館不請同胞?後來猜想,因為懂英文的埃及人普遍較多,而且富有的GCC國民未必願做那些”粗重“工作。領事館要找曉得阿拉伯文和英文的人,埃及人是好選擇。在Abu Dhabi和Dubai碰上的埃及人,都是因為(當時)兩地有較好的經濟機會。
糊里糊塗闖進中東的世界﹣﹣說準確點是GCC國家﹣﹣從此懂得阿拉伯人一點點,二零零八年去英國的Bradford讀短期課程,那地以多巴基斯坦人聞名全國,很多白人已遷往他處。那年的學生多中東和伊斯蘭教學生,可能是課程適合發展中國家吧: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尼亞、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印尼、馬來西亞.....令我對中東的親切感加大。近期由突尼西亞掀起的改革運動,漸蔓延至其他國家,不由得牽掛我的舊同學可好?何況曾造訪Abu Dhabi、Dubai數次,訪問過他們的高層,當Jordan、Saudi Arabia也有示威,表面相對穩定(尤指經濟方面)的國家一定留神。
在外的埃及人,該很擔心國家的情況吧。想起在港認識的埃及人,絕大多數在GCC駐港領事館工作。起初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領事館不請同胞?後來猜想,因為懂英文的埃及人普遍較多,而且富有的GCC國民未必願做那些”粗重“工作。領事館要找曉得阿拉伯文和英文的人,埃及人是好選擇。在Abu Dhabi和Dubai碰上的埃及人,都是因為(當時)兩地有較好的經濟機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