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出是淺藍色的海洋,除了到埗那晚旅店員工為住客唱聖誕歌,差點忘了因為聖誕假而來。
這兒是Lombok,被形容為Bali「沉靜的鄰居」。Lombok的旅遊業在近兩三年才用力發展,新機場十月初啟用,下榻的旅店更是這區的第一間,去年才開張。這是度假旅館,故規模不大,只有三十三間小屋,目前的住客只有二十個左右。喜歡這樣小,才是度假氣氛。不過旅店開始增建房間,因為看見勢頭良好?印尼政府據報塑造Lombok為另一個媲美Bali的度假勝地。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八時四十五分到達﹣﹣乘四小時飛機去新加坡,然後轉二小時四十五分飛機來,再坐一個多小時的車,由八時離家起計,十二小時後才到埗,很累,尤其睡了僅三小時多。所以機上睡覺,入房後連臉沒洗衣服也換一合上眼睛就睡了,翌日整天在旅館休息。這數天大部份時間都在旅館,閑閑散散,看書讀報,吹風(旅館就在沙灘上哩),睡覺,望遠洋天際,聽海浪聲,好像沒做什麼,但能夠選擇「沒做什麼」,已是可喜的。我們在香港慣於每天充塞,沒做什麼會渾身不自在,雖然有時我會用此作為躲懶的藉口。
昨天去市場,市場逢周三才開。已在東南亞踏過很多市場,故這兒的匱乏沒教我驚訝,反倒過來想,無論世界怎樣,人總找到生存的方法。跟著去鄰近的村子。自從零八年美國公司發現這裏有金,村民都開始淘金,家家戶戶裝了分隔沙泥和金的機器,務農的人減少。今天世界已知道食物缺乏(其實好一部份原因是分配不均),多有毒及污染食物,城市人興起歸園田居,返璞歸真,自行種植,但窮國和農村人民在赤貧間掙扎,只能顧目前,倘若淘得了金,比得上耕作多了天、多少年?本地人每日賺一至二美元,一個月即是三十至六十美元。旅店一間的房價超過一百美元,想想有點兒罪疚感。不過旅客也替本地製造條件較佳的就業機會﹣﹣這算不算替自己開脫?
把舊鞋子送給村民,她們的欣喜叫我有些羞愧﹣﹣我不過把不再用的東西給她們,她們卻視為上佳的禮物。回看香港、大陸人對名牌的追求,覺得城市人和新富真是受商家作弄透。多來這些地方,對物慾有很深的反省。
旅店位處的海灘,其實是島邊長長的海岸的一部分,我們造訪的村子,一樣能享受這美景,我們要付出不菲費用,他們卻是日日與之為伍。
孩子是平等和最無辜的,但生在不同國度,生活完全不同。這兒的孩子,身上滿是蚊蟲的叮叮,住在垃圾和膠袋附近,醫療和教育不好,不由得想起中國人的「投胎」論。然而Damjan說,覺得他們較香港的孩子快樂,他們的笑容燦爛,由衷無憂,不像香港的孩子承受種龐大的壓力。都是大人的問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