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星期日

五十後與八十後之間的傳媒

反高鐵運動令社會和政府注意有一群三十歲以下、對管治階層的思維不以為然的人,他們人云亦云地稱他們為「八十後」。這名詞從大陸引入,大陸把"80後"讀作「八零後」,指因計劃生育政策而出生的獨生子女,在改革開放下成長,享受較父母輩佳的生活質素。此名詞流落至香港,港人把「80後」讀作「八十後」,也罷,香港愈來愈多人只懂拾人牙慧,加上《第四代香港人》影響,「八十後」取代了「Y世代」,成為最當紅的人類。
誰說只有八十後才反高鐵(這裏的意思包含反對高鐵的九龍站的方案)?1980年前生的人也有,只不過經過年年月月點滴積累,來至1980年後出生的人,匯聚的力量終於大得把社會的鬱悶一下子爆發出來:我們受夠了!
反高鐵運動,令大家忙於而且仍忙於解剖十來廿歲的世代,政府繼續說著令人打呵欠的官腔,謂要研究怎樣與他們溝通。可是,有無人檢視和追踪香港傳媒報道高鐵的方式?
親建制的報紙、老闆和管理層支持高鐵的報紙,一早替高鐵鳴鑼開道,冷待反高鐵的消息,直至「八十後」變成時髦,震憾了躲在辦公室和高級住宅的管治階層,報紙才開始給予篇幅,這時候確感謝八十後令前線記者得以做回應做的工作。
很討厭聽見一群按中環價值而位列精英的嬰兒潮說:「我們以前保釣、中文運動時更激進!」言下之意是,為什麼社會對反高鐵的人另眼相看?他們現今的身份與社會地位有別從前,從高位指指點點的態度很令人反感。現在教育變為生意、英文好是為了找份好工作、參加課外活動和習文藝是為了入名校等扭曲了的價值觀,正是多得佔據社會主流的嬰兒潮,當中有些人的年紀已是六字頭,他們用過時的一套來教導下一代。教育改革最令我失笑的一項是:一群最缺創意的政策制定者,竟不住教人怎樣培育創意!若有人不依他們的一套,就被視為不聽話。天,偏偏富創意的人經常最不聽話。
八十後令政府手忙腳亂,有報道指政府有意找王䓪鳴協助。天啊,她主事的青年協會,與立法會外的八十後是兩個世界。其實多年來她已在做工夫,龍傳基金獲中港政府大力支持,她培訓的年輕人,是不會令政府頭痛的一群。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