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7日星期日

Damir Sagolj

今日去了聽Damir Sagolj的講座。除了因他是攝影記者,還因他來自薩拉熱窩,那兒有太多故事。

最後,令我動容的,不是他的攝影信念。

他出入的地方多是戰場,或是動盪的地方,有人問他,是否有死亡的準備,他反應頗大的說:「戰地記者不是那麼危險,我們有軍人,有醫生。警察、消防員,每天要應付的險境更多。我來自打仗的地方,知道戰事是怎樣。」

每有記者在採訪中罹難,都傷痛不已。有次看BBC拍攝戰地記者的生活,一個攝影師需離開妻兒去前線,有同行殉職,我看得眼淚漣漣。當我們都欽佩戰地記者,Damir卻不以為然,沒有安然坐在光環裏。

他指的是隨團記者(embedded journalist),獨立採訪的記者則危險得多。

他打趣說,安危問題,應問他太太,但他旋即正色道,兩人都經歴過戰爭,所以知道戰地記者的生涯。

他何止曾在戰亂的國度生活,原來他曾在波斯尼亞軍隊服役五年,忘了問他,這經歴有否幫了他做戰地記者的觸覺?

他拍攝北韓平壤的一張照片,奪得World Press Photo Daily Life Single獎項。他說,曾有攝影師拍過類似照片,但拍得不好,當他去平壤時,就要求入住之前那位攝影師入住的酒店,樓層卻是愈高愈好。他等了數天,觀察光線最好的時刻,最後在早上五時四十五分,按下快門。「太黑的話,周圍的建築物看不見;太光,效果又不佳。」

「按下快門,很快,但事前做了很多研究。」很少從香港攝影記者口中聽到這樣的話,尤其是報紙攝記,因大家都很趕忙。

Damir九七年加入路透社,現今在曼谷居住,任Chief Photographer。他嘆道現今很少傳媒機構肯花資源讓攝記有時間採訪一個題目,小規模的通訊社都捱不住了,幸好路透社仍很重視新聞照片。是的,尤其有了互聯網,人人可以用手機或小相機拍照,在網上公開,做所謂的citizen journalist,攝影記者的挑戰更大:怎樣令自己的照片與其他區分?好處是,這會逼攝記進步。

「攝影記者是見證,(拍攝)要準確,記著自己的照片只是整幅圖畫的一部份( fragment)。」大記者有謙卑。

他一幅相是拍攝美軍抱著一個伊拉克小女孩。他說,若不解釋,讀者定以為是美軍善心照顧女孩,實情是他們殺死小女孩的家人,於是美軍抱著她。

候賽因倒台,他在市中心的的塑像遭拉下,有伊拉克人多謝美軍,Damir說,Newsweek曾要求四個著名攝記追蹤多謝美軍的伊拉克人,出特刊,但四人拒絕。「因各種原因,四人後來離職、被炒。」記者生活難為,名記者亦然,但他們為了新聞道德,說不。《新聞周刊》在很多人心中是著名周刊,如今知道多點點吧。

Damir不用花巧的器材,不用zoom鏡頭,不賣弄風格,從不用photoshop。「不夠光就不夠光,為什麼要加燈?」他是真正如實呈現。

他的話,不止叫攝影記者思考。
 

「世界新聞攝影展2012」10月7日至21日: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地鐵調景嶺站)

http://www.worldpressphoto.org/damir-sagolj
http://blogs.reuters.com/damir-sagolj/
http://blogs.reuters.com/photographers-blog/tag/damir-sagolj/
http://damirsagolj.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