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鄭經翰在《 信報》寫了兩篇罵記者的文章,多少真多少假,行內人心中有數。但他在第一篇弄錯了事實:獲邀去曾憲梓家吃飯的不是前線記者,是老細,即老總級。
新聞行的弊病,除了大班,很多人都知,但他們仍然按規矩辦事,由高官至大機構高層,一樣「雞脾打人牙骹軟」,分別只是出來招呼的人和去的地方不同,他們要令一言可以九鼎的傳媒高層感覺良好。
有時候,覺得那些官員和大機構蠻可憐。能攀上出席記者會的位子,應有若干能耐,但對著年紀較自己小一半、隨時對新聞事件不甚了了的前線記者,仍要客氣地稱呼為「記者朋友」(記者+朋友,有沒有語病?),縱然他們同時也可輕易把記者擺弄。外國記者會,多少人把「記者朋友」掛在咀邊?
喝了貴價紅酒洋洋自得,非始於今天。因守候受訪者很久而被請吃飯,跟著在報紙稱讚對方好人,是草率的判斷,當然被訪者覺得一頓飯真超值。過年討利是,已經變為理所當然。
可能仍較其他華人地區好。一位去了台灣報館工作的前輩說,台灣記者要兼做找廣告的工作。大陸記者收紅包採訪亦眾所周知。
最近約訪一個紐約來的人,公關略帶遲疑問:「你的英文沒問題吧?」從他的語調可知,他也覺得這問題有點那個,我不知道這是否他經驗之談,只好答:「我想我應付得來。」不久前,在一個受訪者是洋人的場合,公關伴隨左右做即時翻譯。香港記者是否這樣不濟?
今晚,記協舉行晚宴。如大班所說,行內仍有很多有抱負、能幹的記者,有些資深記者轉行,實為勢所逼。眾人觥籌交錯,是什麼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