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5日星期六

怎樣過聖誕

小時候覺得聖誕是一定要出街玩,呆在家裹是挺沒臉的,然而媽卻沒從准我在外過夜,最多只讓我晚些回家。漸漸長大,喜歡只能跟好友暢所欲言的聚會,言不及義的派對,免了,雖然因工作關係而要出席的場合,自己有時的談笑風生和自在,叫孤僻的「我」吃驚,可能我不知曉自己有這項潛能。
工作多年,節日更像一個回氣的日子,平日衝得太厲害了,好些時候可以整整一天窩在家裏,上網、執拾家居、寫寫東西,懶散地過。沒有想見的人,寧可躲在家裏。昨晚離開工作間,與同事兼朋友道別,問她假期有什麼節目,她答睡覺,大家相視而笑,心照不宣。
今年聖誕,天氣不好,氣溫降,又不多雲,感覺是格外的冷。靜靜想一想,怎樣過聖誕最好呢?與親人一起最好,要不,可探訪獨居老人家或醫院的大小朋友,這才是聖誕要散播的溫暖。今年聖誕,我還沒這樣做,唯有先做最簡單的,把我覺得應支持的機構或活動,貼在部落了,取名「眾樂樂」就是希望大家多想想幫助其他人,一齊快樂。「耆妙人生」是專探訪獨居長者的社企。香港太偏愛小孩子,忘了曾經吃苦的老人家,太不該。愈來愈多人喝酒,也代表玻璃樽愈來愈多,香港未像歐洲回收,很浪費,協助弱智人士的匡智會回收玻璃樽,用作製磚,有多重意義,雖然回收點有限,但若可以,盡可能送給他們回收,花一點車錢和時間是值得的,希望他們快些增加回收站吧。

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

對地產商宣戰

先是限制發水樓,再出重手對付炒風,後者雖旨在防範樓價失控,但樓市冷卻,地產商豈不受打擊?我真的有點心涼。
對業主、尤其高價入市的買家來說,政府昨日出重招,難免欲哭無淚,但若是真正用家,應不受大影響,炒家嘛,則「抵佢嘅」。沒有炒家和地產代理助陣叫囂,地產商難以賣得滿堂紅,故他們說不定恨得牙癢癢。
不過,地產商獲政府厚待,賺了多年,現在大家只叫他們收歛少許,是否非賺盡不可?有時真覺得香港的地產界,由地產商、地產代理等相關人士,賺的都非良心錢,實用面積愈來愈小,價錢卻愈來愈高,同時一座座龐然大物,更妨礙景觀和空氣流通,禍及鄰居和整個社會。甚至住客也不受益,多少住宅的窗要麼無法打開,要麼只有一小塊能開,住客不能享自然風,只能開冷氣,冷氣卻是對身體不好的,遑論破壞環境和付電費。
投訴新樓質料不佳和不實用的人,比比皆是,要小市民付出數以百萬元計算的血汗錢,卻交出這樣子的貨,地產商的良心在哪裏?不過,若業主有天要售樓,一定隱惡揚善,希望用高價把火盆送出去,接火盆的遊戲開始。
地產代理,更不消提。地產商是米飯班主,大地產商更集政經權力於一身,於是地產代理評論市道時只談數字,不談樓盤質素,長實在將軍澳位於垃圾堆填區附近的樓盤「日出康城」,經紀只按供應而講樓價,絕口不提李嘉誠口中的「心曠神怡」,前提是住戶不能開窗。新鴻基地產在新蒲崗的「譽.港灣」,經紀只講位於市區,但該盤隔鄰是工廠大厦,向海的單位,樓下是交通繁忙的馬路,若不住在高層,肯定受盡噪音和汽車廢氣之苦,而且新蒲崗龍蛇混集,能付萬元一呎的買家,按常理不喜歡與這些人為鄰。東九龍文化體育郵輪區概念?等最少五年。這些資訊,經紀一定不講,報紙也少談,以免開罪廣告商、即地產商。唯有靠環保團體,於是傳媒就可以報道為名,乘機道出事實。
想租房子,問一個在地產任高層的朋友能否介紹可靠的經紀,豈料他答沒有一個代理是誠實可靠的!當行內人都這樣說,我們一眾普通人啞口無言。
政府也好不到那裏。地產陋習行之多時,卻從沒有行動,任由坐大,可能因有龐大的印花稅收入和相關經濟利益(炒樓易發達,成城市經濟火車頭......)然而這於飲鴆止渴無疑。當香港經濟依賴地產,只能任由魚肉,若不是大陸面對同樣問題,溫家寶決定整頓,香港政府未必有勇氣向地產商說不。政府還設立「關心基金」,為地產商製造機會洗刷形像,卻用納稅人的機陪地產商玩!地產商已經在香港製造很多房奴,還要我們用公帑助他們建立良心形像?別忘記,好一部分公帑已用於綜援等福利,納稅人一直有幫忙有需要的一群,政府幹麼巧立名目幫為富不仁的財團?這樣的政府多悲哀,令人鄙視。

2010年10月3日星期日

天使愛美麗

還是做天使愛美麗(Amelie)好,悄悄對人好,令人有笑靨,但不要讓人家知道自己,那就不會失望。

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王若琳的《愛很簡單》

王若琳 Joanna Wang沙啞的嗓子,緩緩唱出"I love you",我失神了。
她的聲線,就是斜睨眾人的不在乎。偏偏這個人也被人征服了。她唱jazz,一定很好。
"I Love You"是陶喆《愛很簡單》的英文版,詞由陶喆填。還是《愛很簡單》的詞動人,娃娃填。

I Love You

作詞:陶喆 作曲:陶喆

I love you, say we're together baby, you and me...

I can only give my life and show you all I am
in the breath I breathe
I will promise you my heart,
and give you all you need
if it takes some time

If you tell me you don't need me anymore,
that our love won't last forever
I will ask you for a chance to try again
to make our love a little better, ooh...

I love you, say we're together baby,
say we're together...
I need you, I need you forever baby,
you and me

You say you hardly know exactly who I am
so hard to understand
I knew right from the start,
the way I felt inside,
if you read my mind

If you tell me you don't need me anymore,
that our love won't last forever
I will ask you for a chance to try again
to make our love a little better, ooh...

I love you, say we're together baby,
say we're together, oh
I need you, I need you forever baby,
you and me

Remember when you used to hold me,
remember when you make me cry
You said you loved me
oh, you did, yes you di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fiE82FJwEw


愛很簡單

作詞:娃娃   作曲:陶喆

忘了是怎麼開始 也許就是對你 有一種感覺
忽然間發現自己 已深深愛上你 真的很簡單

愛的地暗天黑都已無所謂 是是非非無法抉擇 喔
沒有後悔為愛日夜去跟隨 那個瘋狂的人是我 喔

I LOVE U 無法不愛你 BABY 說你也愛我 嗚
I LOVE U 永遠不願意 BABY 失去你

不可能更快樂 只要能在一起 做什麼都可以
雖然 世界變個不停 用最真誠的心 讓愛變的簡單
(口白:讓愛變的簡單)

愛的地暗天黑都已無所謂 是是非非無法抉擇 喔
沒有後悔為愛日夜去跟隨 那個瘋狂的人是我 喔

I LOVE U 一直在這裡 BABY 一直在愛你 嗚 ya
I LOVE U (yes I do) 永遠都不放棄 這愛你的權利
如果你還有一些困惑 Oh No 貼著我的心傾聽
聽我說著 愛你 (yes I do)

I LOVE U 喔(YES I DO)一直在這裡 BABY OH YA
一直在愛你 喔
I LOVE U 永遠都不放棄 這愛你的權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eRV19TqDUs&feature=related

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

中秋 月亮說

九月二十二日,下雨,密雲,天文台說中秋無月可賞。如常工作,凌晨一時才步出地鐵站。雨停了,雲消散了一些,抬頭看,月亮高高懸在天,是不是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圓?(啊,過了十二時,已是送月。)不知道,只覺平日的月亮也很圓很亮。
月亮像因給雨水洗滌過,散發清麗,有意賞月的人看不見(可能已睡了),倒讓我這夜歸人享了眼福。
中秋,電台一定播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改編自蘇軾詞的「水調歌頭」。「月亮代表我的心」是華僑喜愛的歌曲,大抵因為祖國也可以是愛人。那晚聽見電視台播出一間不是在大陸就是在外國的中國餐廳,穿著旗袍的女子拉二胡,演奏此曲,心內竟泛起一陣傷感,為什麼?
年輕的,應有另一個選擇。
很喜歡王菀之的「月亮說」。香港流行曲久未有如此美的詞,文句通,亦有意境,真實和想象交替,有擬人,有寄意,有畫面。沒想過王菀之能寫出這樣的詞。
她的歌聲清甜,幽幽唱來,那麼輕,那麼脆弱,像快要折斷的樣子,楚楚可憐,很配合詞曲的詩意。編曲很好。
聽了很多遍,哭了。

作曲:王菀之
填詞:王菀之
編曲:馮翰銘 for the invisible men
監製:馮翰銘 for the invisible men

凝望你背影 傷感沾濕眼睛
明月夜再清 可惜心水更清
沒半點雲彩 遮掩遍地的愛
伸手會拾到往日美麗的歡笑聲

情話是美景 一心醉便忘形
湖岸是背景 輕舟點出尾聲
剩我一人飄 想飄往幸福處
星星掛夜空卻沒氣力撐到那麼遠

*人情在 花不開 春天過後要等待
情人在 心不再 哪有動情是意外
驀然忘了當初怎決定相愛 相愛的心終於都變做感慨
為何遇上最愛偏要避開 孤舟哪處靠岸不會被掩蓋*
Repeat *

在緣份的天空可會遇真愛 這世間有幾多情侶可一世相愛

凝望你背影 傷感沾濕眼睛
明月夜冷清 只因心水已清
dadadadad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dzLq2SeBRg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康泰旅行團馬尼拉遭脅持是慘案不是事件

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三日,是香港的國殤。我們從電視看著一件慘劇發生,卻完全沒法制止,只能乾著急。怎能不悲慟。
聽著香港傳媒的報道就光火。電台電視形容此事為「事件」,怎麼是「事件」?這詞語淡化了整件事的嚴重。大抵跟了大陸的報道用語,當他們連六四都描述為事件,馬尼拉歹徒挾持旅客自然也是「事件」。另一個原因是,記者和編輯的中文不佳,腦汁不夠,沒想到更恰當的形容,於是沿用「事件」。現在很多案件,無論是什麼性質,新聞報道都統稱為「事件」。這是不對的。傳媒對中文的傳揚有極大的影響,當大家的中文麻麻,不懂分辨優劣,自然會倣效傳媒的用語,造成惡性循環。中文不好的人在傳媒工作,於是散播不好的中文。香港中文日差,傳媒有很大責任。

好好見朋友

與朋友的聯絡,多靠電郵。可能因為懶(我的工作,令我在一周末累得要死,通常星期六是我的『抖氣日』,休息夠或做家務,星期日才出動。但從前是放長短周,在只有放一天假的禮拜,那個星期六,最快在下午才願出動。),少與朋友見
面,又不喜歡參加言不及義的無聊場合,而且即使與朋友相聚,通常是單對單,因為約大夥兒很麻煩,大家各有各忙,尤其已有家庭和小孩的。所以我喜歡和習慣一個人旅行,一個人逛街。

但開始想,單靠文字,可能令人覺得我冷。或許應勤力一點,多與朋友見面,畢竟與朋友聚聚是樂事。有時心情本來低落,但出外逛逛,與朋友暢談後,心情豁然開朗。

2010年9月17日星期五

一頁台北

挾著多個外國獎項和票房佳績,「一頁台北」在香港上畫,然而就像輕輕揭了一頁書,沒有聲,悄悄的。
給戲名吸引了。台北予人文藝的感覺,已別台北十年,相信只要有誠品,台北的書意不會散。電影名字取得好,光一個「頁」字,已把台北的性格帶出來。
電影是輕鬆小品,惟水準不如預期佳,某部分調子較鬆散。可能因對台北有若干認識,電影的驚喜不多。報道謂此電影在柏林首映五場爆滿,有些不解,或許對歐洲人是新鮮的。
喜歡電影中的郭采潔,清麗可人。愛閱讀的人很少沒幻想過在書店工作,而且少不免以為工作很浪漫,店員也就是有氣質的。看著郭采潔(現實裏的髮型不適合她),重見又傻又呆的自己。

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趁還有機會的時候說「我愛你」

“Sayonara Itsuka”,香港譯「別了誘情人」,俗,寧願接近原文的中文名「再見,總有一天」。
中山美穗是吸引力。「情書」的記憶模糊,不是他人口中的經典,不過電影的清麗令人難忘。「再見,總有一天」打著中山美穗的破格演出,除了沒想過她那麼大膽,更意外的是她演出風情,還有挑逗,畢竟我們印象中的她,都是知性、慧頡。
她長年住在曼谷文華東方酒店的豪華套房,不知財富怎來。雖然她已四十歲,但在電影中飾演約三十歲的誘人女子,是那麼艷,彷彿那才是她的真實年紀。她身形纖瘦,沒有肚腩,完全不像已有孩子的媽媽,穿上各款華服,美極了。當她二十五年後與西島秀俊重遇,要化老粧,臉上皮膚乾癟,眼尾有紋,連手都繪上老人斑,但中山美穗看上去像故意扮老了,看來有點滑稽,儘管那其實較接近她的真實年紀。愈來愈多人打破年紀對樣貌的規限。
演一個這樣的女子,不容易,愛情慾又不會令觀眾覺得愴俗,且還要對這個引誘已有未婚妻的好青年的她有好感,為他們的愛情難過,很不容易。戲中,她要由誘人、放浪,轉為真摯流露,演變流暢。她懂演戲。
她攝取了西島秀俊的心。她坐在床上,臉上是副「管他呢」的神情,可是,當他的未婚妻問她「他說過『我愛你』嗎?」縱然腰板挺直,但她左手緊緊抓著床褥,因為他沒說過。她的眼淚泪泪流下。任憑他們瘋狂造愛多次,他都沒說過。
因為前途(沒有好家庭的男子難登上日本大企業之首,即社長的位置),西島秀俊按原來計劃娶了未婚妻。中山美穗也不想他失去達成夢想、成為航空公司總裁的機會,去了紐約。
一別二十五年,西島秀俊因挽救公司業務要再去曼谷,重遇中山美穗﹣﹣她原來一直等他。當他終於醒悟,一生追求事業,卻放棄了最愛的人,於是去曼谷找中山美穗想重頭來過,她卻患了重病,選擇悄悄離開,火化後西島秀俊才到來,他沒法在她逝世前告訴她「我愛你」。
愛搗蛋的人會說:若他們真在一起,生活瑣事會破壞他們原有愛情的美麗。但,讓大家想象愛情吧,一生有一段炙熱錐心的戀愛。
西島秀俊的太太二十五年來知道丈夫心中有中山美穗。她寫:人生回望,希望回憶是愛過人,還是被愛過?
不知為何,香港只有兩間戲院上映這部電影,因為電影列作三級?上映場次也不多,可惜。幸好電影在日本票房頗佳,不枉中山美穗的演出。

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無言星期六

黑雨過後的星期六,藍澄澄的天。若去郊外,該是挺寫意。
收到一個email,學了句英文:gazing at the sun into the fading night

2010年7月18日星期日

歐洲學習

聽過、看過,總不及親自造訪,置身其中,方感震動。

五月去歐洲,拜訪多個傳媒機構。我們慣以印刷、電子區分媒介,但德國和英國的傳媒告訴我們,不論報刊還是電視、電台,都在探索、發掘科技締造的潛能,原初的媒介,慢慢變成一個多形態的平台,一個仍在探索無限可能的平台。報紙不再單純是報紙,結合了網站,呈現另一形態,並可讓記者與讀者有更直接的交流:記者寫blog、twitter(Sky TV要求所有記者有twitter,尤其政治記者!);電視,一個較報紙活動的媒介,也要借助互聯網、社交媒體、iPad的力量,加強滲透;報刊,亦設網站,搞video news,電視賴之取勝的影像,已不再是專有。

媒介的面貌不停變,記者面前的挑戰是,能否具備各種形態所需要的技能。以前,文字和影音,是屬兩類才華,但今天,記者若不是多面手,能否屹立於洪流?傳媒機構走多元、多形態,例如Die Welt,採訪隊伍中央化,按各部門需要供應合用的新聞資訊,不但減省支出,也能提高效益,將來的記者,怎樣才能符合需要?

傳媒管理人也有挑戰。管理人興高采列從科技找尋機會,也有責任顧及同事、記者的發展,協助他們應付明天的需要。曾造訪的傳媒均說,他們今天的轉變,其實數年前已開始籌劃。

互聯網的力量大,報紙不住下跌的銷量教文字記者心驚膽顫,猶幸德、英媒體展示,正努力向報紙注入新力量。一方面像Die Welt試驗不同版本,希望更準確捕捉不同讀者群的口味,另一方面,各報紙深信,只有高質素,才可與新媒體比拼,能吸引讀者付錢買報。所以,不管是英國的Financial Times、美國的Wall Street Journal、抑或德國的Der Spiegel、Die Welt、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簡稱FAZ),開拓新媒體之餘,皆指高質素、有深度的報道,是報刊的賣點。例行報道的開支,盡量減省,寧可把資源和人力投在獨家、重要和深度的新聞。這取向是對香港傳媒很好的提醒,無論平台是什麼模樣,都要有內涵。

互聯網或社交媒體予人有顛覆主流的力量,但造訪的媒體均說,對於user-generated的內容,必須小心核實內容後才決定使用與否,在一片熱之中,叫大家別盲目吹捧,先要想一想。

德國的傳媒文化與我們較熟悉的英國和美國很不同,FAZ由基金會支持,編採採集體領導,Der Spiegel 50.5%股權由員工持有,減少牟利壓力,恪守優質報道,與美國同行扭盡六壬爭取商業利益大相逕庭,但到頭來他們站得住腳,未免諷刺世情。美國傳媒飽受重創後,開始有人提出,是否需指望基金會或家族慈善團體打救,才能保得住新聞工作的獨立自主?

這次除了參觀多個傳媒,還能與中國駐外大使、領事見面,首次聽聞中國的外交方針,加入了「公共外交」的概念,不但需與當地傳媒搞公共關係,還加強對民眾工作,例如去函當地報章,冀望改變中國人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形像。中國已出現新一代外交官,談吐不凡,與從前的一批很不同,這是令人欣喜的。

歐洲之行充實,無論在傳媒或對中國外交的認識,都增進很多,而且與很多久聞其人的行家見面。有關傳媒的未來、我怎能做好些,需深深思考,然後,動。

2010年7月17日星期六

在Up in the Air看Up in the Air

今年出差的次數特別多,三月至六月,去了Amsterdam、瑞士;瑞士後旅行;五月下旬最厲害,去歐洲學習;六月去多倫多。只有多倫多那次是一早安排,其他都是突如其來,意想不到。
除了坐長途飛機辛苦,出差不是苦差,而且出差讓我專注採訪,毋須理會其他雜務,所以有時覺得蠻好的。
Amsterdam的邀請,收到後不到一星期就出發,不禁感嘆,只有一個人,才能隨時出發。機上看了Up in the Air,很想看但沒看到的電影,這下可好。我想,任何一個常出差的人,都會會心微笑。多謝George Clooney提醒,從此過關檢查,都會先看前面是否有一家大小或老人家。新進的行李糗事,我也嚐過。公幹,男士佔優,西裝一、兩套就夠,換恤衫和領帶就能予人新鮮感,女就很不同,而且很多衣服要熨,若酒店沒有熨斗,很麻煩。George Clooney摺衣服執行李,神乎其技。他的公寓,除了太空盪盪,老實說,若我有這個公寓也不錯。
這套戲,驟看沒什麼,很多香港影評也介紹為一個人儲飛行里數的故事,但實際這套戲有深意。沒牽絆的生活看似瀟洒,實際英文海報描述此戲是The story of a man ready to make a connection.有一天,他終於想settle down,但那位女子卻原來已婚﹣﹣她做了我們慣常以為男人做的事。

唔通賣甩你老竇?

傭工放假,姐姐帶媽媽返教會。我調侃她,返了教會數遍,又曾參加教會活動,會否信教呀?她很快的答不會,問她為何,「我信了耶穌,唔通賣甩你老竇?」那一刻,我強忍著,淚才不掉下來。
媽媽的脾氣不好(不幸,我像她),常罵老竇,老竇不快,不時說,她年輕時不是這樣,愈老愈脾氣差,但他因身為男人而忍讓,況且他知道媽媽辛苦。
上一代的感情是這樣的吧。爸出殯的一天,媽坐在靈堂大哭。我以為她早已看通生死﹣﹣看不開的是我而矣﹣﹣何況她剛強。
她知道,基督徒死後上天堂,若她上天堂,爸就只會一個人,她不想丟下他。

Leggings慘不忍睹 

Leggings一年前已流行起來吧,還以為冬天之後就沒落了,豈料愈來愈鼎盛。是否只要流行,不管是否適合自己,都往身上套?
腿不修長的人不宜穿leggings,可是,滿街臀大腿粗的女士穿過不亦樂乎,leggings是貼身的料子,什麼線條都展露無遺。或許leggings真的很方便和舒服(不知通爽否?),我以為穿衣需藏拙,怎料大家不計較如此,由事業女性至師奶至時髦女孩,全部被擊倒。模特兒高䠷,披上長t和寬恤衫,當然簡單有型,但不是人人可以有型。我走在街上,覺得慘不忍睹。

女人最重要的不是愛情而是品味

這是林燕妮的新書書名,看了書底數句,覺得有趣,抄下來:
「品味好,別人會尊重你,欣賞你,你的自信心隨之提高,品味隱藏在所有東西裡面,不只是打扮那麼簡單。
工作其實一半是做事,一半是自信心,沒有自信心做事會膽怯,有了便不再猶豫不決了。
戀愛是人生大事,有品味有氣質的你會把異性吸引過來,因為你的氣質和禮貌讓他們覺得跟你在一起很自在,亦以你為榮。
自己的人生也要自己把握的,還活著的時候不要讓人牽著鼻子走,品味讓你有自己的一套,不是孤芳自賞,而是自我增值。」

出逃

是不是主觀,想出逃的女較男多。是不是因為有些事情解決不了,或有問題想不通,離開一陣子,就會豁然開朗?這也許是自欺欺人,回來後問題仍在,出逃,不過是令自己有個呼吸的空間。
今年夏天,大家應該很高興,有兩部電影講女孩旅行,一部是泰國電影〈Dear Galileo〉/《旅逃愉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qLS9qYd2ac&feature=player_embedded
兩個少女因學業和失戀去歐洲,另一部是由"Eat, Pray, Love"改編的電影,講Julia Roberts在離婚後出外地旅行一年,這角色很適合Julia Roberts。前者是很多人的憧憬(唔理咁多,想走就走,何況,歐洲,浪漫喎,雖然真正住下來時會有不同的體會),後者可是當代女性的拯救,即使只是發夢,看了電影,就當已經離開了,多好。Julia Roberts遇上一個男人,他們建立了一種全新的男女/婚姻關係,這真令人期待。原著寫道They don't need each other to complete themselves, they are complete before they met each other.會找原著看。http://www.elizabethgilbert.com
不明白,為何有人覺得一個人旅行是重生的證明。任何人都應曾一個人旅行,就像要懂得獨處。
岔開一筆:像電影中人拖著行李箱出逃,對真正漂過的人來說是奢侈,大背囊才實際。像Julia Roberts那樣旅行,更要有若干銀両。
岔開二筆:在YouTube搜尋“Dear Galileo”,不經意找著了好些泰國愛情小品,看了trailer,構思不落俗套,與我們一般人以為泰國鬼片強的印象很不同。有些片在港上映也可以,也可讓香港人看見泰國中產、知識的一面,不限於旅客所見的那麼簡單。

2010年7月10日星期六

You've Got a Friend

很喜愛這首歌,有時候,聽得眼眶脹滿,快要流淚。
只要叫我的名字,我就在你的身邊。
低沉的時候,多麼希望有人替我打氣。
好友傳來YouTube的連結,影像中人的頭髮,嚇了我大跳。幸好,科技也令我們今天能欣賞這首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7RPCFfudmU&feature=related

2010年7月3日星期六

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六月二十二日去多倫多。「中國秦兵馬俑展」六月二十五日在Royal Ontario Museum開幕。展覽不錯,不過,ROM後面的公園更好。
那個公園,其實位於ROM和Royal Conservatory of Music之間,雖說三十米外已是Bloor Street,是多倫多的主要購物大道,但一走進ROM後面的公園,煩囂盡甩在身後。雖然是夏天,但多倫多不像香港般黏,而且有風。在樹蔭下,不願走,乾脆躺在草坡上,聽聽樹、聽聴葉、聽聽風、聽聽寧靜。張開眼睛,就是這個景象。
ROM距下榻的酒店不遠,坐兩個地鐵站或走三十分路。不知道多倫多平時是否這麼靜,抑或人都避G20,離開了,這個全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一點都不多人,我徒步回去,穿過Queen's Park,另一個心靈呼吸之地。假如香港有個這樣的公園就好了。

2010年6月7日星期一

太熱鬧的Hyde Park,不喜歡

五月二十三日,星期日,無公務,與大夥兒蹓躂一會後,傍晚一個人去了Hyde Park。
已是初夏,天空九時後才轉暗。是的,四月時日照時間已開始延長,何況是五月?是幸運,這天陽光普照,但也因為暖和,倫敦人全來了Hyde Park,園內人聲紛沓,儼然是炎夏的海灘,不是我記憶中的Hyde Park。
我的Hyde Park,是冷的,寒意濃,人在園內走,就是落寞、蕭索。是十二月、二月和四月。思緒飄至無邊無際。
人太擠的Hyde Park,把我的回憶砸碎,不喜歡。還是鍾情我的孤伶伶。
於是找Serpentine Gallery。唉,第一次來,去錯,這一次,依然跑錯了,入了花園內好一陣子察覺怎麼仍未看見那幢白色建築,才恍然未過河,要跑回頭。到達時Serpentine Gallery關門,又一次錯過。

2010年5月30日星期日

柏林和倫敦的中國菜館

在外國吃中國菜,有點兒是自找麻煩,餐牌來來去去都是那樣,同樣的煮法和調味,只要配上不同的肉類,即是牛肉、豬肉或雞肉,又是一道菜。物離鄉貴,若財力有限,不如嚐地道食品,走進本地人的生活。

這次學習團,受惠於主辦機構,獲中國和香港的海外官方機構邀請午膳和晚膳,皆安排吃中國菜,嚐了當地數一數二的中國菜館,公諸有意在外吃中菜的人參考。

柏林 China Restaurant Good friends, Charlottenburg Kaiserstrasse 30, 10623 Berlin
倫敦 皇朝飯店 Royal China 24-26 Baker Street W1U 7AB 
Phoenix Palace Restaurant, 3-5 Glentworth Street London NW1 5PG

最後,旅行社請我們在倫敦唐人街的頂好吃午飯,是尋常廣東菜式,味道中上。

2010年5月29日星期六

離開倫敦前的定格


這次造訪的構機在倫敦,卻住在Croydon,雖有專車接送,但一程交通已要一小時,若是交通擠塞,更是個半小時,來回即要三小時!因此沒有很多時間四處逛。五月二十七日下午四時離開倫敦去機構,午飯後有個多小時的空檔,那刻只想靜一靜,有很大的慾望想看河,但唐人街不近泰晤士河,怎麼好?沒跟大隊去書店,朝Piccadilly走,沒有方向,只管走,走著走著,竟走進一個公園,原來是St. James Park,那兒有草地、有湖,陽光下,多遊人,但不太吵,剛好滿足了我的願望。坐在近湖的木櫈,享受了一會,可因為之前一晚只睡了五小時,太睏,坐著坐著,竟睡著了,而且作了夢。突然驚醒,連忙急走,因為要在三時四十五分集合,幸好未到三時半,但在忙亂中竟走錯方向,找不到原來的入口,幸好最終尋回,準時回到集合地。

2010年5月7日星期五

老竇和老媽子

只有兩個人永遠對自己不離不棄。我的缺點、弱點、陰暗面,暴露於他們面前,他們也不會離棄我。
所以,今天我去探爸爸時仍舊哭吧。世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失去一個,只剩一個。
不要與人走得太近,人家看不到陰暗面,就不會離開,就不會遭棄下。
一個人,也是保護自己的方式。


蘇黎世機場
晚九時四十分

再來蘇黎世

對上一次坐Swiss Air,是八年前的事。Zurich,蘇黎世,再來蘇黎世,有今生,無來世,突然覺得Zurich譯作蘇黎世,譯得真好。
到埗時披著大毛氈等轉機,回程時哭得崩潰。Adria Airways空姐問我可有礙,情景歴歴在目。
再坐Swiss Air和Adria Airways,乘機前一腔感慨,不知道能否承受得了。
有人說,你不在的時候,他才離開,定有天意。這是開解說話,聽得多了,只能相信。
上機離港那天,是二零零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蘇黎世等候飛機返港
晚上九時二十六分

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

放縱

今天很肆意浪攤時間。過去一周差不多天天睡覺不足六小時,好幾天且還要一早起床工作,對我這個要睡七小時的人來說是很要命的。睡眠不足又睡得不好會頭痛﹣﹣我就是頭痛了兩天﹣﹣腦袋運作不了,不能想,不能寫。今天終於無牽掛,可以睡個飽飽,睡至哪個時間起床都可以,慰勞自己。上網看報、看電視、看不需動腦的八卦雜誌,讓腦筋歇一歇、鬆一鬆。
這陣子想到安居的問題。看見漏水的房子、浸壞了的地板,氣得很,找人來維修也要一、兩天,跟著清潔,又用上兩天﹣﹣真要感謝Wida,照顧媽媽的印尼傭人,我沒心機做的事,她一一做到了,而且做得好,這個年代的獨居女子,對外援的需要不下於家庭。
洗手盤換了個白色瓷盆,水龍頭也更換了,洗手間一下子光淨起來,一個小改動有這個顯著效果,令人驚奇。然而,是時候搬家。租住姐夫的單位,是一個保護罩,現在可要出外面對真實的境況,終要應付真實的惱人問題。

2010年4月5日星期一

料不到的四月初

通常四月初旅行,很阿Q,以為不在港就能迴避甚麼。今年在港,碰巧連放四天假期,見了很久沒見的朋友。香港這麼小,聽起來像笑話,但確實同住一地的人,可以經年不見,只靠電郵聯絡。
四月二日,沾邊參加了科大mentor-mentee計劃,在mentor家中吃了美味的一餐,意想不到的愉快。看見那些同學對一些事情的渴知,不由得振奮起來。傳媒或僱主容易以偏概全,當然大學生自己要爭氣,大家都要加油。
四月三日,去香港藝術館,剛巧趕上介紹中國古代佩飾的導賞團,有人介紹,真的好多了,資料能入腦。最開心的是,館內有不少參觀者,有小學生,有打扮趨時的情侶,去博物館開始與生活扣上,希望如是。館內還有吳冠中捐贈展,去年知道吳老先生向香港捐出多幅畫作,覺得受之有愧,惟既然蒙吳老厚愛,唯有好好珍惜。
四月四日,與半年沒見的朋友吃午飯,談了四個多小時,連糖水都要吃一碗。apm紅螞蟻的食物一般,滿記的湯丸合桃糊叫人失望。湯丸的皮太厚,肯定是買來貨煮熟,饀料又不是黑芝麻;合桃糊不夠濃滑,粉的份量多。沒嘗過滿記名譽最隆時期的風光,只在它成名後光顧,只覺平平無奇。滿記在多處開分店,逃不過質素下跌的宿命。本店在寶琳地鐵站附近的聰嫂,在將軍澳厚德邨開分店,幸好至今質素沒下跌,其楊枝甘露是吃過中最好的,較很多著名食肆出色,寶琳店依舊每晚排長龍。九龍城的合成,其蓮子鬆化得沒話說。

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

自閉

心情低落的時候,確最好見朋友。
今天與好友去西九海濱看建築雙年展,有些展品帶來驚喜。楊志超用灰色的銹鐵重塑城寨,背後剛好是ICC和凱旋門,好一個令人莞薾﹣﹣抑或是無奈、苦笑的對比。楊志超說城寨是香港文化的代表,我不盡同意,但把城寨與刻意塑造的高級地帶並排,把一個香港最混亂的圍城與最光鮮、人工的計算放在一起,叫人思考,哪個才是香港。
圓方的洗手間隨較一個普通人的家大和整潔,供免費使用的潤手霜是數百元的品牌,看見一個清潔姐姐塗上後兩手互搓,我忍不住微笑,尤其喜歡她那自然的手勢,很明顯她已用了多次。這個空間,打破金錢區劃出來的階層。
商場光潔無塵,來往盡是打扮得宜的中產夫婦和兒女。雖然商場有個civic square,但我相信,不是所有civil citizens敢去享用這個空間,我家的印傭說,要不是我帶她去,她不會去。深水埗、黃大仙、新蒲崗....基層集中地的居民,在場內未必感到自在。
若天天在圓方出入,定必很乏味。對,處處井井有條,音樂悠揚,很舒服,但缺乏草根社區叫叱的生命力;只有貴價貨,選擇局限,而且那些店,主要區域都有;食肆絕非豐儉由人,一個下午茶餐,連加一和茶錢,最少四十元,即使負擔得來,但住戶不一定喜歡沒有選擇。大家樂是位於地鐵站那層一個不矚目的角落。
文化區就在這個交通不方便、毗鄰鄰豪宅的一隅。西九文化區究竟是為誰而建?
與好友暢談,鬱悶頓然烟消雲散。

2010年2月7日星期日

Serpentine Gallery

AAA的Claire Hsu希望香港有間Serpentine Gallery。
Serpentine Gallery,啊,令我心溫柔地牽動。
一直以為Serpentine Gallery在Hyde Park內,因為寫文章,找資料時才發現自己弄錯多時,她位於Kensington Gardens,與但我就是愛這樣。是一街之隔。
倫敦有很多博物館和畫廊,但我最喜歡Serpentine Gallery,除了因為不太不太小的剛剛好感覺,我想更重要是因為她被草坪包圍。去那兒,要走進Kensington Gardens,沿著路徑走約十分鐘就是。草坪隔開了市囂,耳朶靜下來,心也跟著靜下來。每次去,花園都不多人。那座小小的樓房漸漸映入眼簾。National Gallery,British Museum, V&A,展品精采,但太太多人,而且在馬路旁,Serpentine Gallery卻悄然在一角,不喧嘩,卻又散發不盡的愜意。深得我心。
鍾愛Hyde Park和Kensington Gardens。園內沒有花巧的玩樂設施,只有簡單的大草坪、行人徑、按季節而變換的花、水道、樹、樸實的木椅,光是在公園內步行,已很享受。每次去,都愛由Hyde Park步至Kensington Gardens,由一方走至另一端,可能用上一小時,在倫敦逛公園,已是我必做的事。好像很傻﹣﹣倫敦有那麼多精采的玩意兒,怎麼是去逛公園,但我就是愛這。去年三月底去倫敦公幹,酒店剛好在Hyde Park旁,於是安頓下來,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園蹓。綿綿回憶,隨步伐而緩緩淹沒心腔。

2010年1月31日星期日

五十後與八十後之間的傳媒

反高鐵運動令社會和政府注意有一群三十歲以下、對管治階層的思維不以為然的人,他們人云亦云地稱他們為「八十後」。這名詞從大陸引入,大陸把"80後"讀作「八零後」,指因計劃生育政策而出生的獨生子女,在改革開放下成長,享受較父母輩佳的生活質素。此名詞流落至香港,港人把「80後」讀作「八十後」,也罷,香港愈來愈多人只懂拾人牙慧,加上《第四代香港人》影響,「八十後」取代了「Y世代」,成為最當紅的人類。
誰說只有八十後才反高鐵(這裏的意思包含反對高鐵的九龍站的方案)?1980年前生的人也有,只不過經過年年月月點滴積累,來至1980年後出生的人,匯聚的力量終於大得把社會的鬱悶一下子爆發出來:我們受夠了!
反高鐵運動,令大家忙於而且仍忙於解剖十來廿歲的世代,政府繼續說著令人打呵欠的官腔,謂要研究怎樣與他們溝通。可是,有無人檢視和追踪香港傳媒報道高鐵的方式?
親建制的報紙、老闆和管理層支持高鐵的報紙,一早替高鐵鳴鑼開道,冷待反高鐵的消息,直至「八十後」變成時髦,震憾了躲在辦公室和高級住宅的管治階層,報紙才開始給予篇幅,這時候確感謝八十後令前線記者得以做回應做的工作。
很討厭聽見一群按中環價值而位列精英的嬰兒潮說:「我們以前保釣、中文運動時更激進!」言下之意是,為什麼社會對反高鐵的人另眼相看?他們現今的身份與社會地位有別從前,從高位指指點點的態度很令人反感。現在教育變為生意、英文好是為了找份好工作、參加課外活動和習文藝是為了入名校等扭曲了的價值觀,正是多得佔據社會主流的嬰兒潮,當中有些人的年紀已是六字頭,他們用過時的一套來教導下一代。教育改革最令我失笑的一項是:一群最缺創意的政策制定者,竟不住教人怎樣培育創意!若有人不依他們的一套,就被視為不聽話。天,偏偏富創意的人經常最不聽話。
八十後令政府手忙腳亂,有報道指政府有意找王䓪鳴協助。天啊,她主事的青年協會,與立法會外的八十後是兩個世界。其實多年來她已在做工夫,龍傳基金獲中港政府大力支持,她培訓的年輕人,是不會令政府頭痛的一群。

替鮮魚行學校開心

上周,有一則不大起眼的新聞:曾在殺校邊緣的鮮魚行學校在教育局的校外評核得到讚賞。我曾試在教育局網站找這份報告,惜找不到。
想知道報告全文,詳閱各項評,因為我認識的梁紀昌是個有心人。不少人對外人陳義過高,實情卻是另一回事,偏偏有些人很懂得與傳媒打交道,有些記者又很簡單,不會過濾他人的話。現在校外評核讚賞鮮魚行學校,我由衷替梁紀昌及其校的師生高興,亦慶幸自己沒看錯人。
梁紀昌打的是硬仗。大角咀是老區和貧窮區,代表區內學童少,學童絕大部份來自草根家庭;而且學校的校名很難吸引中產家長﹣﹣試想一個說流利英語的家長,無論學校多有愛心,怎會讓孩子入讀,與父母是酒樓侍應和地盤工人的孩子混在一起?且別說對老師的學術水平和語文水平有信心。於是鮮魚行困在死局,學生來來去去是草根兒童,學校形象難變,在這個辦學都要講宣傳、弄形象的時代,他們一定佔下風。
偏偏窮人家的孩子更需要良好的教育。孩子沒有罪,他們受苦,都是大人的責任。看見孩子的暑期活動是拾紙皮去賣、用手推鐵架車盛著大疊書在深水埗唐樓攀爬,心酸得泛淚。窮父母不一定不懂得教育子女,禮貎、尊重、善良、關愛、踏實、謙虛、勤儉....都不是只有受過高上教育的人才懂得的美德,說不定反而是高學歴的父母教導下一代勢利、驕傲、自負、崇尚物質....。
很多大人指年輕人捱不了苦,工作態度不好等等,他們有否想過是自己需否負責?他們「不要輸在起跑線」的意識,令他們有很多匪夷所思的行徑,例如課外活動盡量多,以為能提高孩子入名校的機會。常常覺得,令香港有希望的一代,是來自基層、受過良好的教育的精英,例如內地新移民。他們被生活磨煉出靭力,較會關懷弱勢階層,他們擺脫了生活的壓力後,更懂得幫忙其他人﹣﹣注意,不是施捨,不是假行善之名而抬高自己。當然,有些攀上社會上層後,只記得成功之道。
由二千年的教育改革起,政府的思維有重大改變:學校不能只倚頼政府資源,撥款不能無止境,學校需要資源改善教育質素,請自行開源。家長是中產或富人的學校,自然好辦事,窮學校怎能還向家長募捐、叫要為生計苦惱的家長來校做義工?學校若沒有好領導,很容易陷進惡性循環,學生承受被擺弄的命運。誰說草根孩子的資質一定差?要看種子掉進什麼泥土裏。
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梁紀昌不知花了多少私人時間,才把鮮魚行改頭換面。他協助的是一個個生命,幫了家長、社會,甚至香港,應叫尸位素餐的教育界人士和官員羞愧不已。